109_1文化資產概論期末作品展
從數位人文的視野來認識台灣的文化資產
課程介紹
課程簡介
「 文化資產概論 」課程,從文化資產基本概念到各類型文化數位資源的介紹,並引導學生能進行文化資產的田野調查,並進行後續的加值應用。課程內容非常重視課堂的參與及實作練習,教學上將延續台灣系GIS課程的學習,結合資訊與文史,設計有在地特色的文化資產故事地圖。(本課程有先修課程:地理資訊系統;須修畢該課程的同學才能選修)
教學模組
- 模組一:文化資產基本概念與法規-->高普考文化資產概論與法規考試
- 模組二:文化資產登錄提報與調查方法-->文資提報表單與田野調查方法
- 模組三:文化資產數位資源與GIS運用-->利用故事地圖製作文資導覽網頁
課程特色
期末作品選輯
109年度文化資產概論期末作品(單一故事地圖)中,由授課老師挑選出的佳作主要有以下九件:
- 不一樣的成年禮:用雙腳了解在地文化資產 (蔡尚嘉)
- 用插畫認識我的故鄉:我眼中的三民社區 (黃胤儒)
- 樂德公路 talacowa misalama (簡孟辰)
- 悄悄走進森坂的前世今生 (王鼎鈞)
- 珍藏記憶_豐田考古館 (胡博茜)
- 都市中尋找悠閒—逍遙園 (郭丞哲)
- 我們與菸葉的距離 (謝祥琳)
- 花蓮港廳壽庄豐田村 (陳旻傑 )
- 攤開,被摺疊40年的威權時代-綠島人權之旅 (程映昕)
另外,製作主題式地方故事"集合"的同學作品中,值得推薦給各位的精彩作品如下:
成果主題展示
本學期同學期末成果共有五大類型,包括人文地理導覽、文資主題介紹、文資考察紀錄、在地文化走讀、地方故事集合等,以下呈現各類型主題的故事地圖,做位同學觀摩交流與後續修改之參考。
類型一:人文地理導覽
故事地圖連結 <集合>
人文地理導覽類的故事地圖共有九件,作品主要從在地人文景觀的角度,介紹地方的文化資產及人文特色。作品清單如下:
- 千塘之鄉–桃園:桃園埤塘的前世今生 (No.H1)
- 用插畫認識我的故鄉:我眼中的三民社區 (No.H2)
- 半屏山:被貪心的人們吃掉的半座山 (No.H3)
- 半生記府城。 (No.H4)
- 鳳山環城漫遊:透過不一樣的景色和建築來認識鳳山 (No.H5)
- 花蓮港廳壽庄豐田村 (No.H6)
- 你知道鳳林有小朋友嗎?鳳林仁親課後陪讀班 (No.H7)
- 大甲歷史與名產-從道卡斯到媽祖文化 (No.H8)
類型二:文資主題介紹
故事地圖連結 <集合>
以各地具特色的文化資產為主題來製作故事地圖的作品共有九件,內容包含古蹟、宮廟建築、產業文化資產及地方文化館等。作品清單如下:
- 淡水三芝八庄大道公-九年輪祀之信仰 (No.T1)
- 竹縣唯一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 (No.T2)
- 竹山鎮縣定古蹟介紹及附近景點推薦 (No.T3)
- 山西宮與古蹟的距離 (No.T4)
- 我們與菸葉的距離 (No.T5)
- 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 (No.T6)
- 都市中尋找悠閒—逍遙園 (No.T7)
- 認識洄瀾音樂之父 (No.T8)
類型三:文資考察紀錄
故事地圖連結 <集合>
本課程的文資考察多元,包括鳳林慢城體驗、豐田的考古館、花蓮市的公衛史走讀、花崗山的棒球歷史走讀、大陳眷村、支亞干考古遺址等。同學們針對這些考察地點製作的故事地圖如下:
- 出發!跟著伯公去旅行~~有來有保佑的鳳林一日遊 (No.F1)
- 慢慢來鳳林:看見鳳林之美 (No.F2)
- 珍藏記憶_豐田考古館 (No.F3)
- 一起去鳳林bicycling! (No.F4)
-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從市場改造而成的博物館? (No.F5)
- 悄悄走進森坂的前世今生 (No.F6)
- 花蓮港區與棒球歷史之旅 (No.F7)
- 文化部花蓮公衛文史走讀 (No.F8)
- 穿越時空的啟示:花蓮考古博物館 (No.F9)
類型四:在地文化走讀
故事地圖連結 <集合>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以及對地方的情感,規劃出在地特色走讀遊程或園區導覽的故事地圖共有10件。作品多針對特定流域、路線進行引導式故事地圖的設計,非常具有特色。
- 那些觀光景點以外的宜蘭-宜蘭文化資產小旅行 (No.C1)
- ASOVI-在城市的縫隙間穿梭、玩耍。 (No.C2)
- 攤開,被摺疊40年的威權時代-綠島人權之旅 (No.C3)
- 漫遊獅頭山:一起來獅頭山玩吧! (No.C4)
- 漫遊美崙溪 (No.C5)
- 花蓮特色小吃與景點 (No.C6)
- 從學校到「地方」-2020安康高中42公里強行遠足馬拉松 (No.C7)
- 美崙山腳半日遊 (No.C8)
- 你一定要知道的鎮北坊! (No.C9)
- 樂德公路 talacowa misalama (No.C10)
類型五:地方故事集合
鳳林慢城故事地圖教學示範 <集合>
本類型的作品,主要是參考授課老師製作的鳳林慢城故事地圖<集合>,自行設計多個故事地圖後,以<集合>來包裹整合,建立一系列故事地圖的網頁集合,內容都非常豐富,類似小品故事的串連,精彩可期。
實察參訪花絮
本課程為提升戶外實察教學上的品質,並結合外部導覽活動資源,共規劃有五場次的文化資產主題實察(其中四場在週末非上課時間,僅一場在原授課時間)。修課同學需最少選擇一場實察參加,並進行相關的紀錄與實作練習。本學期安排的實察地點及時間可參考以下引導式地圖。

公衛文史走讀活動
配合國家文化記憶庫照片徵件活動,讓我們一起走訪花蓮市的公衛歷史的建築與隨著時代變遷轉換其他用途的醫療場域,來到歷史現場,聆聽在地的故事,藉由歷史地圖的套疊與街景的比對,穿越時空,串起太平洋臨港小城的動人故事。9/20(日)下午13:30~17:00

棒球歷史小旅行
結合文化局的棒球歷史小旅行活動,從文化局出發沿著舊臨港線,參訪花蓮港史館後,往林桂興故居、花岡山棒球場、明禮國小方向走讀花蓮在地文史及能高團棒球隊重要推手的相關景點。10/17(六) 下午14:00-16:30

鳳林慢城文化資產導覽
這是一整天的文化資產導覽與故事地圖工作坊的實務課程。與市立台北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的同學進行聯合考察,上午以騎單車走訪鳳林的菸樓、歷史建築及相關文化資產景點;下午在數位機會中心進行故事地圖的研習與討論。10/25(日)9:00-17:00

大陳眷村文史導覽
結合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資源,鼓勵同學報名參加大陳眷村的走讀及大陳故事館的參訪體驗活動。下午另有一場介壽眷村的導覽活動,本課程同學以參訪大陳眷村為多數。10/28(五)9:00-12:00

花蓮考古館(豐田)參訪
11/19(四) 下午2:00-5:00的授課時間,安排花蓮考古博物館及豐田移民村的參訪活動。幾乎全部同學都有參加。參訪內容可參考下頁的影片。

文化局文資科科長演講
除了實察之外,也邀請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的黃用斌科長來課堂給同學一場專題講座,內容為文資提報與管理的實務經驗分享,讓同學獲益良多。
花蓮考古博物館參訪20201119
支亞干考古遺址參訪影片
支亞干考古遺址
詳細課程介紹請連結< 課程故事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