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花蓮公衛文史走讀
109年9月20日星期六,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計畫與花蓮縣文化局團隊合作,辦理了一場以花蓮的公共衛生的文史走讀活動,並透過在地文史工作者葉柏強老師的帶領下,逐一走訪自日本統治時期至今的花蓮公共衛生相關建築及遺址。
花蓮縣文化創意園區
花蓮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3D模型 來源:花蓮縣政府
此次文資走讀集合及前景解說的地方,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花蓮港支局花蓮酒工場」,在太平洋戰爭時期,花蓮舊酒廠慘遭盟軍的轟炸,整座廠房約三分之二受損嚴重,直到戰爭結束後,民國35年才重新復工。民國36年臺灣省專賣局改稱「臺灣省專賣局酒業事業有限公司」,花蓮酒廠也改稱為「第八酒廠」。民國40年花蓮發生嚴重的6級地震,當時強震重創整個花蓮市,花蓮舊酒廠也遭受嚴重損害;民國46年花蓮舊酒廠改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花蓮酒廠」,並於民國9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經行政院文建會(今文化部)整修完成後,目前已ROT方式營運作為花蓮縣文化創意園區。
西本願寺
左圖: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正射影像(2018) ,右圖:花蓮港街職業明細圖(1931)
慈善寺位於花蓮市節約街,為日僧在1917年所建的「西本願寺」。台灣光復後,1946年12月由台灣省日產處理委員會移交花蓮縣政府,再交由慈善院開山住持妙賢法師接收。1978年11月「財團法人台灣省花蓮縣花蓮市慈善寺」成立,1987年4月達瑩法師承接住持至今。
戰後西本願寺幾經改變,目前日治時期木造建築皆以拆除改為水泥建築,日治時期西本願寺唯一留存的建築相關附屬設施,只存石佛像一尊,目前無文化資產身分。
勝元診所
Google街景圖
此次文史走讀的重點,是有機會參觀這間私人所有,早已不對外開放塵封半世紀之久的「勝元診所」,已經過世的林千種醫師為花蓮近代公衛界的重要人物,他是花蓮醫院戰後第一任院長亦是花蓮救國團首任主委,曾參與籌建花蓮學苑、天祥青年活動中心,戰後亦發起重建花蓮高爾夫球場,現今球場內依然留有紀念他的「千種碑」。
山田組
山田組為日治時期花蓮港廳內的知名建築株式會社,位於勝元診所協對面,目前日治建築仍為日治時期的建築,產權為林務局所有現無文化資產身份。
日治時期的建築,目前被違建所包裹。
花蓮醫院
1947/04/18,裁奇萊醫院、花蓮港保健所、花蓮港婦人病院,將縣政府衛生股改組為花蓮縣衛生院。
奇萊病院
大正三年(1914)花蓮港廳推動第二期市區計畫,市區範圍向外延伸,處 於前期市區計畫邊緣的花蓮港44、45及47 番地同時被設定為官舍預定敷地(類似今之機關用地),同年,花蓮港 47-1 番地設立奇萊病院,作為傳染病治療機構。
昭和八年(1933)奇萊病院遷移他處,空下來的空間就成為臺北地方法院花蓮港支部廳舍預定地,至昭和十一年(1936)花蓮港街 47-1 與 47-16 番地終合併為 47-1 番地,是以戰後所有的土地登記資料均只見 47-1 番地,而未見 47-16 番地。
花蓮港市街圖(1931)
檢察長宿舍
所有人花蓮縣政府,現以租借之方式供花蓮在地咖啡廳業者使用。
花蓮港廳及附屬建物
花蓮港廳正門
戰後因1951年縱谷系列地震而損毀拆除,而港廳一旁即為港廳長宿舍。
花蓮港廳長宿舍旁防空洞
疑似為太平洋戰爭時期所修築,目前為公有財產,無文化資產身份,且防空洞口皆遭封閉。
臺灣銀行
王禎和故居後巷
王禎和是一位生於臺灣花蓮的作家,著有《玫瑰玫瑰我愛你》與《嫁妝一牛車》等著作,1961年,張愛玲訪問臺灣時由王禎和陪伴遊歷花蓮,並居住於其家中。
資料來源
- 花蓮縣文化局文資查詢系統
- 國土測繪中心
- 花蓮縣政府
- Google街景
- 《從西本願寺到慈善寺:其歷史與沿革》,蔡素雲
- 《110年花蓮縣縣定古蹟檢察長宿舍調查研究計畫》,花蓮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