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洄瀾音樂之父

洄瀾音樂典音樂記憶之所在

郭子究生平簡介

郭子究老師

浪跡後山的築夢青年

郭子究先生是花蓮傳奇性的音樂人物,只有國小畢業的他,憑著熱情、毅力與天賦,摸索出自己的音樂之路。

年少時從姊夫的口琴和擔任送貨員時認識的日本客戶所擁有的一把吉他,初識音樂神秘的魅力,日後更無師自通地從教會唱詩班學會用豎笛和小喇叭吹奏聖詩。

1937年,郭子究參加官辦的「新台灣音樂講習會」,結業後獲頒一紙「師匠」證書,次年郭子究隻身抵達花蓮,首先教唱於酒家「東薈芳」。

1943年,林桂興組織「花蓮港音樂研究會」,請郭子究擔任講師,教授音樂,這些紛雜的源頭孕育了郭子究獨特的音樂風格,也成為當時台灣音樂與台灣文化的縮影。

1946年與李妙好女士結為夫妻,同年進入省立花蓮中學任音樂教師。隔年,創作了《省立花中校歌》。

花蓮高中校歌(National Hualien Senior High School Song)

郭子究是一位重視家人和親情的音樂家,人之相處,以和為貴,在花中三十多個年頭,所感受的便是平安與喜樂。走過八十年歲月,郭子究源自土地、生活、歲月的生命韻律,留給世人最純粹的音樂感動。

無私的愛

郭子究於1967年與1972年,為了配合教學以及學生報考大學音樂科系演奏訓練和音樂會需要,希望增添教學設備;但基於學校預算經費有限,因此他向家長會貨款六萬元,之後獲得家長們及愛樂人士的捐助,在出售自己「郭子究合唱曲集」的書款、郭子究音樂會的門票,再加上以四萬元的代價抵押他的歌曲及經銷權給台北功學社。最終終於籌得足夠的款項,以添購電子琴和時價十三萬五千元的山葉平台鋼琴,並贈與花蓮中學;讓花蓮市終於有一部音樂會用的演奏鋼琴,他無私的愛心更贏得學生及地方人士的尊重和懷念。郭子究老師曾說:「報上稱讚我有愛心,不敢當,實在是因為我早年為音樂吃了很多苦頭,希望現在的孩子們不必像我一樣,走那麼辛苦的路。」

不朽的海岸樂章

歷經三年的音樂學徒,以及兩年的漂泊樂師生活後,1942年十月底,郭子究輾轉抵達花蓮,東台灣的秀麗山水與溫暖人情,撫慰了他疲憊的心靈,也重新滋潤了他的音樂生命,陸續創作出《回憶》、《母之天國》、《荳蘭姑娘》、《花蓮舞曲》等幾首廣為流傳的曲目。

回憶(郭子究)

郭子究音樂文化館位置

郭子究音樂文化館與郭子究故居地理位置

館內介紹

郭子究音樂文化館

展示了關於郭子究老師的介紹、樂器、手稿、事蹟

究巷故事館

展示多達六百冊的國內外精選繪本

故事地圖製作

洪聖博

照片來源

自行拍攝、開放博物館

影片來源

Youtube JUN、Youtube 劉國華

資料來源

郭子究音樂文化館、國家文化資產網

郭子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