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崙山腳半日遊
清淨的空氣等你來體驗,後山的美等你來探尋~
搭著沒有笛鳴的火車,屁顛屁顛的來到花蓮,沒有達達的馬蹄,但有海浪的聲音,雖然在偏遠的台灣一隅,卻能讓人感到一絲絲寧靜,歡迎來到花蓮,讓我們一起穿越到過去的想像空間,暢遊花蓮市一神祕小區「美崙山腳」。
目錄
→看到上面那排小字了沒有~對!那是超連結~想要飛嗎?按下去就帶你飛 -// W //-
- LET’S GO
- 日治時期的官邸
- 悠閒的親子步道~
- 美崙溪河濱公園
- 網美的打卡景點!
- 很有意境的別院
- 懷舊的屋瓦
- 滿牆歷史/浪漫隧道
- 幼苗成長之地
LET’S GO
讓我們一起走在回憶的路上吧:)
※可以把地圖縮小,再點自己想要直接飛過去的地方歐!
01 / 08
1
將軍府
2
美崙河畔
3
美崙溪河濱公園
4
松園別館
5
菁華林苑
6
花蓮港女高校校長宿舍
7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
8
明禮國小
晃了一圈準備先到哪裡逛逛呀~~~?
準備好可以直接選上面那排超連結歐~
Let's~~~~~~ Go!~~~~~~~
從楓林步道拍花蓮市!猜猜美崙山在哪~? XD
日治時期的官邸
日月寶地旁被遺忘的官邸-將軍府
將軍府位置
將軍府
花蓮市中正路的美崙溪畔,有一整區的日式木造宿舍,為日據時期駐守花蓮的軍官住所,整齊劃一的木造建築群構成完整的小型住宅區,整齊劃一的建築群形成了完整的小型住宅區,其歷史至今已有90餘年。其中位於中心位置的「將軍府」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1年(1936年),曾經是花蓮地區最高軍事指揮官中村大佐的官邸,有別於其他採雙併式的木造宿舍,將軍府採用獨棟獨院設計,基座也較高,顯示這棟其軍階高於其他宿舍。
據說當時附近的居民並不知道中村大佐的身分,只知道有位官階很高的大將軍住在此地,便將此處稱為將軍府。近幾年將軍府及周邊日式宿舍群在政府與社區居民的努力下,已被列為縣定古蹟,整修後開放民眾參觀,並有當地志工解說導覽,讓遊客認識將軍府的歷史特色。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築外觀,將軍府室內的裝潢也相當精美,和室及長廊充滿日式風情,連當年所使用的檜木木櫃也被完整保留,芳香滿溢。
長官宿舍
宿舍紅門
【古蹟修復】再現將軍府
【古蹟修復】再現將軍府|臨港線最核心的日式宿舍群(我們的島 第1079集 2020-11-02)
悠閒的親子步道~
過去曾是花蓮一大運河的美崙溪-美崙溪畔
美崙溪畔
美崙溪
美崙溪位於台灣東部,發源於花蓮市西北方中央山脈的七腳川山的美崙溪,流經花蓮市區,再蜿蜒注入太平洋。舊名米崙溪,為一縣市管河川,幹流長度15.40公里,流域面積76.40平方公里,分布於花蓮縣中北部,包含花蓮市大部分及新城鄉、秀林鄉與花蓮市交界地帶。而花蓮市最大河濱綠地的親水公園即位於美崙山西側的尚志橋下,是當地民眾釣魚、烤肉好去處。
沿著不同的河段可以看見美崙溪的不同生態風貌,上游水源涵養區有樟樹、青剛櫟等喬木。而中游地區有常見的馬塘、牛筋草、巴拉草、象草、蘆葦、孟仁草等植物。下游則常可看見大萍、布袋蓮、構樹、葎草、山黃麻、槭葉牽牛等植物。除此之外,豐富的動物資源也是這裡的一大特點,鳥類有麻雀、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夜鷺、洋燕、紅鳩、鳥頭翁、大捲尾、褐頭鷦鶯、黑頭文鳥、紅冠水雞等。魚類則有臺灣鏟頜魚、粗首蠟、大吻蝦虎及日本禿頭鯊等。
花蓮市美崙溪
【影片素材】花蓮市美崙溪01
美崙溪河濱公園
嘿嘿..聽說這有很多鬼故事
美崙溪河濱公園
美崙溪河濱公園
美崙溪河濱公園位於美崙山西側的尚志橋下,延伸經過菁華橋,溪畔是花蓮市最大的河濱綠地,是漫步遊玩的好去處。
菁華橋(其實鬼故事的傳說就是因為它啦~)
從將軍府沿著美崙溪畔一路走,會看到左圖這個地方,這座橋名叫菁華橋。菁華橋原是一座小型吊橋的紅色拱形菁華橋橫臥在美崙溪上,為迎接晨曦的最佳景點,沿著涼亭步道,可以看見溪畔公園綠意盎然,濱海臨溪之景,民眾可在橋上漫步或騎乘自行車漫遊,沿河邊散步,還可由菁華橋通往美崙溪溪畔公園。
對老花蓮人來說,鄰近美崙溪出海口的菁華橋可是有過不名譽的過去,因為在這座橋上曾經有很多年輕的生命選擇在這橋上往下跳,結束他(她)們寶貴的生命。曾經,不少的風水專家直言,美崙溪出海口兩旁的土地非常的「陰」,說白點,就是有鬼魅聚集,所以住在附近或者行經該處的民眾都應小心,尤其是農曆七月期間;偏偏,鄰近出海口的菁華橋,過去確實常有人選擇在該橋上往下跳,結束他們(她)們寶貴的生命,至此,菁華橋就落實了「很陰」的不名譽名聲數十年,值至今時,仍然有人這樣認為。
但是,菁華橋經過重新改建,成為現在的拱形橋,菁華橋鮮明的紅漆和美麗的拱形設計,褪掉過去的幽怨換成現今的幽靜,遊客的足跡也不吝嗇踏上,讓菁華橋也能展現豐華。其鮮紅的橋身被四周一片的綠樹襯托,極為漂亮,再加上這十多年來地方政府、社區協會將整個美崙溪出海口的景觀整理得非常整齊,讓現在的菁華橋不僅沒有過去幽怨的神祕,反而呈現優雅景致很是美麗。
菁華橋
美崙溪生態景點
美崙溪生態景點
網美打卡景點!
快來朝聖吧! XD-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舊稱「花蓮港陸軍兵事部」辦公室,建於世界二次大戰後期,1942年4月1日為開廳日。與鄰近「放送局」(民國33年5月1日設,現中廣公司花蓮 台)、「海岸電台」(長途電信管理局,現中華電信)、自來水場(自來水公司美崙淨水場)等皆有松林連成一片。由於視野直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海口,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可俯瞰美崙溪入海處、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戰爭期間輕易掌控出入南濱海面的船隻及南機場航機起降,成為日軍當時花蓮重要軍事指揮中心。
松園別館與文化創意園區
必去的花蓮景點-百年松樹林立的松園別館跟適合親子出遊的花蓮文化創意園區
很有意境的別院
繼續拍起來 XD-菁華林苑
菁華林苑
菁華林苑
菁華林苑位於花蓮市菁華路一帶,菁華林苑於民國91年9月23日公告為「歷史建築」,後來在隔年3月19日又將「花蓮港山林事業所」之辦公廳舍建築獨立指定為「花蓮縣縣定古蹟」。
花蓮港山林事業所,最初是大正8年(1919)由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所使用,後來在昭和4年(1929)時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遷入辦公,於昭和17年(1942)改名為花蓮港山林事務所。戰後改為「花蓮山林管理所」,一直運作到民國59年裁撤為止。
菁華林苑原範圍包括山林事務所辦公廳舍、長官宿舍及花園,而山林事務所辦公廳舍於民國92年獨立指定為花蓮縣定古蹟。此菁華林苑之介紹則以長官宿舍為主,此長官宿舍為傳統木造瓦屋頂之日本式建築,房屋外牆以雨淋板為設計,當初在設計時也考慮到臺灣當地特有的氣候,而加高了門檻,並在屋簷下設通風口,以應付淹水與颱風的威脅;另外,在房屋四面設有大片的透明玻璃窗,提高室內的採光,大門右側則設有一面八角形外型、內為不規則幾何圖樣的窗戶,頗有現代藝術設計。走入辦公廳舍與長官宿舍間的巷弄內,還有一棟傳統木造瓦屋頂之日本式建築。
懷舊的屋瓦
花蓮港女高校校長宿舍
花蓮女中舊宿舍
花蓮港女高校校長宿舍
花蓮女中創校於昭和2年(1927),當時的校名為「花蓮港高等女學校」,校長宿舍則建於昭和4年(1929),依照建築面積,為「高等官舍第三種」,等級相當於今日鄉鎮市長公館,可見當時高等女學校校長受尊重的社會地位。
花蓮港高等女學校校長宿舍為日式木造宿舍,全棟使用檜木建材,格局為傳統日式房屋配置,外牆則使用雨淋板設計,此設計除了可防雨外,還有隔溫的功效,是日本人在明治維新時代由北美洲引進的工法;屋頂形式也特別,具有時代意義。
花蓮港廳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戰後改為省立花蓮女中、國立花蓮女中。戰後,此日本時代所興建的校長宿舍,也成為花蓮女中歷任校長住宿的宿舍,民國60年代左右,因設備老舊等因素,當時的校長另尋居處,後來由花女資深國文老師陳贊昕住進此宿舍多年,直到民國84年左右, 最後一位居住者陳老師搬離此老宅後,這棟校長宿舍就此荒廢。民國98年左右,在花蓮女中校長及花女校友會等單位的努力之下,這棟據有85年歷史的老宅終於完成了整修。目前這棟校長宿舍規劃成花蓮女中校史館,內除了展示許多珍貴文物外,其中還保存一座日治時期花蓮港廳立花蓮港高等女學校存放「教育敕語」的奉安庫。目前學校不定期會在此舉辦展覽或活動,另外還曾經外借給劇組拍戲呢!
花蓮港女高校校長宿舍
花蓮港女高校校長宿舍內觀
滿牆歷史/浪漫隧道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
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訂於102年3月26日(星期二)上午十點在本院的瓊瑤海棠明禮路,舉辦本院『百年風華 歷史長廊』 揭幕典禮活動,希望為醫院百年歷史留下記錄。當日邀請花蓮市田智宣市長、市公所陳志強主任秘書、花蓮市民代表會蘇美珠主席、民生里吳明崇里長、花崗國中林東興校長、花蓮明禮國小楊源誠校長、中央健康保險局東區業務組李少珍組長、統帥飯店白政雄董事長、藍天麗池飯店許木章董事長、東方報林裕勳社長及更生日報謝立德社長等多位長官貴賓蒞院共襄盛舉參加並舉行揭幕儀式,花蓮醫院在此特別感謝花蓮市公所田市長及民生里吳明崇里長大力支持,得以塑造美麗景觀意象,凝聚社區民眾向心力,提供一個新的休閒生活空間,共同創造機構與社區民眾為社區營造成功典範。
花蓮醫院創設於民國前三年(西元一九○九年),今年(西元二○一三年)它就屆滿一百○四週年了。在過去醫療資源缺乏的年代,它曾扮演本地醫療守護者的角色,也是本地病患就醫最可信賴惟一的公立醫院,歷史應被記載,事蹟應被宣揚;因此本院與花蓮市公所及花蓮市民生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向上級爭取改善經費,以設置木棧道、解說牌展示花蓮市在地老故事、老照片,打造成具有文教意涵的歷史廊道,也使得本院歷史長廊建置於美麗的瓊崖海棠綠色隧道旁,讓廣大民眾不用進入冰冷制式的「院史館」觀賞,這是創舉。一百○三年來人事的更迭,建物的變遷,任務的調整,事蹟的收錄,經系統化整理後公諸於世,讓所有民眾擁有共同的回憶!
瓊崖海棠明禮路
明禮路上由數十棵瓊崖海棠連綿而成的拱形廊道,是1909年日本政府為了慶祝台灣總督府花蓮港醫院落成而栽種的紀念樹,如今這條百年綠廊成了記載花蓮的歷史走廊。
花蓮明禮路景觀整修 迎接開庄百年【客家新聞20171205】
幼苗成長之地-明禮國小
明禮國小
明禮國小
花蓮市明禮國小於一八九七年( 明治卅年)十二月八日創立,迄今已一百廿三年,是花蓮縣最古老的國小,初稱「臺東國語傳習所奇萊分教場」,設置於市郊豐川現今國強里, 迨至一九○五年四月一日改稱為花蓮港公學校,同時自豐川遷至現址。
一九○八年三月廿八日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畢業生三人為本校有畢業生之始。一九二二年四月一日附設簡易農業學校, 其後根據修訂教育令, 改名為農業補習學校。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增設二年制高等科,招收國校畢業生進修。 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在校內設立花蓮港第二幼稚園。一九三九年四月一日由士紳蘇清秀氏資成立幼稚園,稱若葉幼稚園,是為現有幼稚園之前身。
同年本校改稱明治公學校,第一個分教場同時獨立校名「昭和公學校」,是為現今之明義國民小學。一九四○年四月一日第二個美崙分校場獨立,稱為港國民學校,為現今的明恥國小。一九四一年四月一日校易名花蓮港市明治國民學校。一九四四年第三個佐倉分教場獨立,稱西公學校,為現今之明廉國小。
光復後改稱明禮
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臺灣光復,並於十月廿七日派林錫陳為光復後首任校長。一九四六年一月廿五日改稱為明禮國民學校,同時廢除高等科,一九五八年八月中華分校獨立,為現今中華國小。一九六三年九九北濱分校獨立為現今北濱國小。 明禮國小校歌日據時代的作品,曲調絲毫未改,歌詞則是直接從日文翻譯過來:「美崙山麓彎曲清流,校樹綠油油……」,一百周年時校慶活動時,時任校長張錦坤打出的「緬懷昔日明治,疼惜今日明禮」文宣,就帶著濃濃思古幽情。
災難後的明禮國小
2月6號花蓮強震牽動米崙斷層錯動,造成不少災情,讓許多人重新檢視生活在斷層帶上的風險,明禮國小同樣也是受災戶。
七公里米崙斷層撼花蓮 明禮國小成災區│中視新聞 201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