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梅窩
植物篇
認識植物: 植物基本分類
植物分為3個類別: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
根據草本植物的生命週期,可以分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一般相對矮小,莖幹較柔軟,而且沒有年輪。
圖左:鬼針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圖右:水稻(一年生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的根、莖、枝幹木質堅硬,而枝幹有年輪。

木本植物年輪
根據木本植物的落葉狀況,木本植物可以分為常綠樹木和落葉樹木。常綠樹木全年常綠,每年都會有樹葉長出和脫落,但全年都有樹葉在樹上生長,而落葉樹木會季節性落葉,年中有一段時間,樹葉會完全脫落。
圖左:細葉榕(常綠樹木);圖右:木棉(落葉樹木)
根據木本植物的高度,木本植物可以分為灌木和喬木。灌木多數為叢生狀態,比較矮小,而喬木比較高大,有單一明顯主幹。

圖左:宮粉羊蹄甲(喬木);圖右:馬櫻丹(灌木)
我們可以如何分辨灌木和喬木?
我們可以透過木本植物的高度和樹胸徑分辦灌木和喬木。
喬木高於1.3米、樹胸徑大於9.5厘米 (腰圍大於30厘米),而灌木則相反。
藤本植物
藤本植物的莖不能直立,因此要攀爬和依附其他植物,以爬到更高地方吸引陽光。根據藤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以分為木質藤本和草質藤本,亦可根據其攀爬方式,分為纏繞藤本、吸附藤本、卷鬚藤本和攀緣藤本。
炮仗花(木質卷鬚藤本)
其他植物
真菌是菌類,部份真菌如菇類可供食用,另外有些真菌具有藥用價值。
真菌類
常見喬木
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喬木開花結果。
大花紫薇
梅窩政府合署大廈對出空地
大花紫薇又名洋紫薇,屬喬木。大花紫薇一般高 8-15公尺,直徑達20-50公分。其樹皮呈淡褐色,並經常有片狀樹皮剝落。其樹枝隨著其生長周期有3個階段變色,分別爲綠色、灰色以及赤褐色。 大花紫薇的花期為5至7月而果期為10至11月。
大花紫薇常於夏季開花,其花呈紫色,花瓣則呈蝴蝶狀,另帶不規則齒瓣。花落後會生出圓球形木質蒴果,果實一般直徑為2.5 cm。果實成熟後會轉為暗褐色,一般自裂成6片。
白千層
梅窩政府合署大廈對出空地
白千層的樹皮白色而柔軟,薄層剝落,因此又名剝皮樹。白千層在夏季8月至秋季11月開花,顏色多為白色或淡黃色,花的形狀像迷你刷一樣。將白千層的葉片揉碎,會有香味發出,可用於製作白花油。
木麻黃
東灣頭路近銀鑛灣渡假酒店
木麻黃為常綠喬木,最高可達20米。其樹枝呈灰綠色,狀如針葉。木麻黃樹枝多節,每節有6至8枚極退化的苞片狀葉,每年在春秋兩季開花。
木麻黃生長迅速,萌芽力強,而且具有耐乾旱,抗風沙等特性。可惜其枝條難以打理,其樹種抗病蟲能力亦未見佳,因此已經絕少在香港種植。
鳳凰木
銀樹街對出小橋旁
鳳凰木在夏季5月至7月開花,花色鮮紅色,如同鳳凰一樣,因此被命名為鳳凰木。鳳凰木的樹葉細小,小葉為長橢圓及青綠色。
鳳凰木的樹幹光滑,樹冠濃密,從遠處看,樹呈現傘狀,因此經常擔當遮蔭樹的角色。
木棉
梅窩離島自然歷史徑-梅窩段路旁
木棉在春季2月至4月開花,花色橙紅色。木棉在開花前,樹葉會全部掉落,花和葉不會同時生長。木棉樹幹有明顯瘤刺,以防動物入侵。
在5月夏天時,有時會看到白色的木棉種子隨風飄揚,這是因為木棉果實開始成熟而裂開,木棉種子才能播種及繁殖。而木棉種子上的棉毛可作沙發、枕頭等填充材料。
細葉榕
梅窩鄉事會路近力行幼稚園
細葉榕的樹葉細小而有光澤,表面蠟質,枝條和樹幹上有大量鬚狀氣根垂下,就像細葉榕的鼻子,吸收空氣中的水份。細葉榕的樹冠廣闊,遮蔭面積大,因此常用作遮蔭及防風。
細葉榕在夏季5月至秋季12月開花,花在果實內生長,又名無花果,表面有細孔,能讓榕小蜂進入並繁殖,離開時帶走花粉,幫助細葉榕傳播花粉。
洋紫荊
梅窩離島自然歷史徑
洋紫荊,又名香港櫻花,在香港首次被發現,亦是香港的市花。洋紫荊在秋季11月至3月冬季開花,花色粉紅至紫色,有五枚花瓣。
洋紫荊的樹葉由兩片小葉合併,葉面像心形。
洋紫荊在1880年被法國傳教士於薄扶林發現。洋紫荊的學名是Bauhinia x blakeana,當中的「x」是指洋紫荊是紅花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的自然界雜交種。
洋紫荊不能自行繁殖,部分洋紫荊可以結果,但果實沒有種子。洋紫荊利用嫁接法繁殖,從洋紫荊的樹幹可以看到接駁位,一邊是紅花羊蹄甲,另一邊是宮粉羊蹄甲。
常見灌木
馬櫻丹
梅窩鄉事會路、橫塘河中游
馬櫻丹的莖葉有刺激性異味,因此又名臭草。馬櫻丹在春季4月至秋季11月開花,有不同花色,如橙、紅、黃、白、紫、粉紅,隨開放時間而轉變顏色。
馬櫻丹的樹葉為圓鋸齒狀,表面光滑,樹莖有逆向的刺。因為馬櫻丹的莖和果實有毒,記得不要誤食,觸摸後請盡快洗手。
紅合歡
離島自然歷史徑-梅窩段及梅窩至大蠔灣分岔口 (香港奧運徑)
紅合歡是香港常見的園景灌木,通常種植於街道旁。紅合歡在夏季至秋季開花,花朵呈艷紅色,像火絨球,因此又名紅絨球。有些栽培品種的紅合歡花朵呈白色。
紅合歡的小葉表面有光澤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每逢下午3至4時,紅合歡的羽葉會自然閉合。
草本植物
蒲公英
離島自然歷史徑-梅窩段 (近新龍圍)
蒲公英最明顯的特徵是其花朵,黃色的花朵像一朵小菊花。蒲公英在春季4月至夏季9月開花,花朵由很多細花瓣組成,豐富的花蜜吸引蜜蜂採蜜。折斷蒲公英的花莖後,會有白色的乳汁流出。
果實成熟後,會成為一個白色毛球,毛球上的種子會隨風飄散,以便播種繁殖。
怕羞草
離島自然歷史徑-梅窩段 (近新龍圍)
怕羞草的葉子被觸碰後會立即合上,因此被命名為怕羞草。怕羞草的葉子為羽毛狀,到晚上就會全部合上。怕羞草在夏季至秋季開花,花色為粉紅和紫紅色,形狀呈絨球狀。怕羞草十分粗生,生長力頑強,在野外十分常見。
其他植物
秋茄樹
橫塘河下游
秋茄樹是紅樹的一種,果實形狀似筆,成熟後跟茄子非常相似,一枝枝掛在樹枝上,又名水筆仔。
秋茄樹生長於潮間帶。海水的鹽份不利植物生長,但秋茄樹的樹葉長有鹽腺,將吸收到的鹽份排走,以於海中生存。為適應岸邊生境,秋茄樹會成群生長,抵抗風浪。秋茄樹的種子會掉到附近泥土,或隨水漂浮以播種繁殖。
蘑菇
離島自然歷史徑-梅窩段
在香港郊外,我們不難找到野生蘑菇。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一類,分為菇傘和菇柄兩部分。但有些菇類含有毒性,食用後可能會腹痛、痙攣甚至導致死亡, 因此不要採食或觸碰郊外野蘑菇。
靈芝類
離島自然歷史徑-梅窩段及梅窩至大蠔灣分岔口 (香港奧運徑)
靈芝類是大型真菌的一類,通常在濕度高且光線昏暗的山林中發現,如樹木的根部或腐樹上。
靈芝類透過吸收樹木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生長,積累不同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靈芝多醣、靈芝酸等,具有藥用價值。
地衣
銀礦灣泳灘近銀礦灣泳灘更衣室及洗手間
地衣由真菌和綠藻門或藍細菌組成,綠藻或藍細菌透過光合作用提供營養物質,而真菌提供水、礦物質以及保護,以防止水分過度蒸發。地衣大多呈灰白、暗綠、淡黃、鮮紅等顏色,一般在乾燥的岩石或樹皮上生長。
有些地衣的壽命長達千年。地衣在嚴峻的環境條件也能維持生命,例如在極度乾燥的環境中,地衣會自動脫去水分進入休眠狀態,待情況好轉,地衣能夠再次恢復高速度增長。
植物的生長環境
植物的生長受以下5個環境因素影響:
- 日照:日照是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及葡萄糖,而葡萄糖是植物生長所需的有機營養。因此,日照影響植物生長。
- 溫度:植物只能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溫度過低會影響植物的生理代謝,因而生長得較慢。
- 水:水影響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及吸收養分,繼而影響植物生長。
- 泥土/土壤:土壤為植物提供養分和水分,不同酸鹼度的土壤影響養分的提供。
- 空間:植物的根部需要空間生長,太小的空間會影響植物根部吸收養分。
植物的重要性
植物有助維持地球的氧循環,更是地球上的碳匯。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轉化成氧氣及葡萄糖。生物透過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形成循環,維持地球生物的生命和生態系統的運作。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穩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數量,使森林等植物聚集的地區成為地球上的碳匯。
此外,植物有助穩定食物鏈及食物網。作為食物鏈的生產者,植物透過光合作用製造葡萄糖,為食物鏈上層消費者提供能量來源,讓食物鏈能繼續運作。
再者,植物為人類提供生活所需及經濟價值,如糧食、藥物及日用品。
建議路線及活動
按一下地圖上的數字標記,以瀏覽該地點的建議活動。
探索梅窩-植物篇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