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梅窩
動物篇

認識動物:動物分類
動物的分類可先由生物的分類說起。
生物分成7個層級,分別為界、門、綱、目、科、屬、種。界為最高的層級,包含的生物數量最多和最廣;種為最低的層級,生物數量較少,而生物特徵較相似。
第一層級:界
包括:動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及原核生物界。
動物界
擁有相同或相近特徵的動物,如相近習性、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的特點和生活棲息地,可歸為同一種類。動物大致上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是指動物界下的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背側有脊椎骨,身體左右對稱,全身分為頭、軀幹、尾三個部分。脊椎動物主要分為五大類,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延伸閱讀 - 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物種介紹
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是指動物界下、脊索動物門以外的動物。無脊椎動物背側沒有脊柱,較常見的有:
- 軟體動物門:軟體動物的身體柔軟,身體內沒有骨骼,常見例子包括蝸牛、八爪魚和烏賊。
- 節肢動物門:節肢動物有分節,身體左右對稱,常見例子包括昆蟲類、蛛形類、甲殼類和多足類。
- 刺胞動物門:刺胞動物大部分為肉食性,大多在水中生活,外觀看起來像植物,常見例子包括海葵、珊瑚、水螅。



延伸閱讀 - 漁農自然護理署 香港物種介紹
節肢動物門—昆蟲類:
認識動物棲息地
動物棲息地可分為陸域和水域兩部分。
陸域棲息地包括沙漠、雨林、樹林、凍原、草原、城市、公園、高山、高原、山洞,有些陸域棲息地在特定氣候下才會出現,如沙漠、雨林和凍原。
水域棲息地包括海洋、海岸、湖泊、池塘、河流、紅樹林。
梅窩的動物與棲息地
樹林
樹林為昆蟲、蝴蝶、蜻蜓、林鳥等動物提供覓食和棲息的地方。
河流、紅樹林及泥灘
濕地環境是重要的生態系統,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河流可以找到魚群游動、在泥灘可以找到茂密而結構完整的紅樹林植物,亦不難發現各種蟹、彈塗魚、水鳥在泥灘上覓食。
海岸
每天的潮汐水漲時,各種甲殼類、雙殼類動物都會被帶到岸邊,水退時便暴露於空氣之中,形成一個小小的生態環境,亦吸引到一眾雀鳥前來覓食。
動物的重要性:食物鏈與食物網
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及真菌等具有生命的物種,而動物在食物鏈與食物網中擔當重要的角色。
食物鏈例子
食物鏈根據生物間彼此的食性關係,如生產者、消費者或分解者等角色,將生物串連起來,而食物網將同一生態系統中多條的食物鏈串連起來。
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越多,食物網就越複雜,生態系統便有較高的彈性與恢復力,使生態系統較為穩定。當環境出現變動或某生物種類絕種時,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亦會較小。因此,動物對穩定生態系統尤其重要。
建議路線及活動
按一下地圖上的數字標記,以瀏覽該地點的建議活動。
探索梅窩-動物篇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