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巨型漂浮垃圾桶

海洋廢棄物知多少?以台灣為例

14.1、在西元2025年以前,預防及大幅減少各式各樣的海洋污染,尤其是來自陸上活動的污染,包括海洋廢棄物以及營養污染。

SDG14 保育及維護海洋資源

何謂海洋廢棄物 (海廢)?

任何直接/間接、有意/無意間為人處置或遺棄進入海洋環境或大湖的永久性人造或加工固體。(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海廢究竟有多少?

1.5億噸 塑膠垃圾沉積在海底深處

800萬噸 塑膠垃圾每年流入海中

2025年 海底塑膠垃圾總重量將超過魚類總重量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所發布的國際淨灘行動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2017至2019年年報數據,近五年來的海廢排名前十名種類未變,僅有名次上的更動,但可見海廢總量逐年下降。其中,吸管廢棄量於2019年大幅下降始因於同年七月開始實施的限用塑膠吸管政策 1 ;2020年因 COVID-19 疫情導致淨灘場次減少,海廢數量隨之上升。

86.5% 為2021年所統計之塑膠海廢數量中,生活常見塑膠垃圾所佔百分比。

84.5% 為2021年所統計之塑膠海廢數量中,飲食相關塑膠垃圾所占百分比。

比較臺灣荒野保護協會與國際性組織海洋保護協會 (Ocean conservancy) 的2021年度淨灘數據,可以明顯看出臺灣與國際上的海廢分布及種類差異。

然而,並非所有海岸上的海洋廢棄物都是由台灣人所製造。據調查,有些海洋廢棄物是因洋流而從東南亞、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沿海地區飄向台灣。由此可見,如欲改善海洋廢棄物的問題,必須從更大的視角來面對。第一步便是了解全球海洋垃圾排名現況。

2020年全球人均塑膠垃圾量排名 (每年 / 每人製造垃圾 (公斤))

  1. 美國 105
  2. 英國 89
  3. 南韓 88
  4. 德國 81
  5. 泰國 70

海廢來源

台灣海洋廢棄物來源分析

海廢快篩

「海廢快篩」為普查海岸上廢棄物的一種調查方式,目的在短時間內快速並大範圍地調查廢棄物數量、主要種類,以及汙染熱區在何處。(綠色和平組織)

調查方法

將總長1210公里的海岸線,每10公里劃設一區段 (共121個)。每一區段依抽樣調查法抽取100公尺設站點,並由調查員3-5人一組於站點拉側線後以目視快速篩選,紀錄海岸線地理資訊、廢棄物相關數據,完成調查。

  • 數據紀錄:調查點位基本資訊、地理環境資訊、廢棄物總袋數 (黑色 90公升垃圾袋)、廢棄物種類、影像紀錄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2021年海廢快篩數據,2018年至2019年全臺121個海廢觀測站調查結果概要:(地圖中為此次快篩垃圾最多的12個站點)

  • 每100公尺海廢袋數最多站點:新北市瑞芳區東北角、嘉義縣布袋鎮好美寮、臺南市安南區青草崙
  • 海廢數量與海岸線佔比:56%海廢集中在10%海岸線區段
  • 前三名海廢種類:塑膠瓶罐、發泡塑膠、漁網繩索

本次計畫由綠色和平組織與荒野保護協會主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愛海的旅行、陳彥翎共同參與。

海廢對人類的影響

生態環境

海廢可能造成海洋生物誤食或遭纏繞導致直接或間接死亡,影響食物鏈,並對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造成影響。此外,在海中歷時許久、遭分解成塑膠碎片的海廢,也終將透過食物鏈由人體攝入。

經濟體系

漂流至沙灘上的海廢可能造成遊客受傷且整體觀感不佳,進而影響觀光收入,更可能導致漁業、海運業等海上作業人員受傷甚至死亡。

現行海廢對應政策

國際禁令

歐盟

2019年,歐盟頒布禁止部份一次性塑膠產品的「一次用塑膠指令」,並要求會員國於2026年以前需依國情採取相關措施,並達到減量目標。

二十大工業國 (G20)

會員國在2019年的《G20大阪峰會》中簽屬各國共同簽署「大阪藍海願景」,希望各會員國在2050年前達到海洋塑膠廢棄物零排放的目標。

日本

2021年6月,日本頒布「塑膠資源循環促進法」,旨在減少塑膠使用及促進循環使用,規定每年使用塑膠達5噸以上的企業義務遵守,並於2022年4月1日正式上路。

臺灣法令

臺灣在2014年6月4日起執行的「海洋汙染防治法」中,針對海廢排放、收受、堆放等制定了相關規範與罰則。


做出行動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採用美國海洋保護協會於1986年發起的 ICC 監測系統,淨灘時以用途分類海洋廢棄物並記錄各類數量,加上匯集自全球各地的資料製成成果報告,同時達到清理、教育與倡議等目的。

荒野保護協會

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育的荒野保護協會,與中國阿拉善SEE合作打造「愛海小旅行」網站,提供各地淨灘活動報名並蒐集數據,每年提供年報分析數據,同時達到清理、教育與倡議等目的。

縣/市政府

各縣/市政府時常舉辦淨灘活動,以讓民眾親自參與並達到「從自身使用習慣開始改變」的目的。此外,廢棄漁具方面,漁業署自2021年7月1日起推動漁具實名制,除「負責任漁業行為」外,同時以獎勵方式鼓勵漁民將廢棄漁網、漁具回收。

其他

我們怎麼做?來與「PLECO」做朋友,攜手認識海廢、淨灘去!

藉由團隊設計之 LINE BOT 推送海廢相關新聞與知識,並提供無包裝商店、垃圾分類等資訊查詢,也設計了小遊戲供使用者互動。希望透過前述種種來達到讓民眾認識海廢的目的,並規劃淨灘活動預約系統,希望透過便捷的服務來鼓勵民眾參與淨灘活動。

參考資料

  • Carrington, Damian. "US and UK citizens are world’s biggest sources of plastic waste – study." The Guardians, 30 Oct. 2020. 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oct/30/ us-and-uk-citizens-are-worlds-biggest-sources-of-plastic-waste-study
  • "Cleanup Reports - The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Ocean Conservancy. oceanconservancy.org/trash-free-seas/international-coastal-cleanup/annual-data-release/
  • Engler, Sarah. "10 Ways to Reduce Plastic Pollution." NRDC, 5th Jan. 2016. www.nrdc.org/stories/10-ways-reduce-plastic-pollution
  • 〈2021海廢快篩〉,荒野保護協會,www.sow.org.tw/node/42260
  • Greenpeace:〈10個技巧,減少塑膠垃圾〉,綠色和平,2018年4月16日,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1450/10個技巧,減少塑膠垃圾/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臺灣海邊有多少垃圾?全臺海岸快篩調查大解答〉,綠色和平,2018年8月2日,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1897/從淨灘到「快篩」:問診全臺的海岸垃圾/
  • 〈海洋垃圾有多少?海洋垃圾排名大公開,最多的海廢竟然是它!〉,MICRO-PC 點點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7月12日,micropctw.com/en/news/海洋垃圾排名/
  • 減廢小組:〈海洋廢棄物大解密〉,臺灣環境資訊協會,2021年9月18日,teia.tw/ocean_lastestpost/海洋廢棄物大解密/
  •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小組:〈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的減塑方法〉,綠色和平,2020年1月10日,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12393/回收不能解決塑膠問題!企業、政府、個人可以做/
  • 歐宇甜:〈進擊的巨大汙染!解析海漂垃圾的全球分布──專訪鄭明修〉,研之有物,2021年4月21日,research.sinica.edu.tw/ocean-litter-windage/

註釋

 1. 環保署「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規定自2019年7月起,除取得「生物可分解塑膠」環保標章及工廠出廠已附有吸管之商品外,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類對象,內用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參看廢管處新聞稿〈環保署公告「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

人類的巨型漂浮垃圾桶

王淨美、朱家萱、陳依秀

台灣海洋廢棄物來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