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爛頭變鳳凰

適合 有足夠行山經驗人士,體能要求比一般山徑高

鳳凰山是香港的第二高峰,也是大嶼山的最高峰。關於鳳凰山的描述,可從《新安縣志》內略知一二:「鳳凰山在大奚山帳內,雙峯插雲,形如鳳閣,與杯渡山對峙。」雙峯分別是主峰鳳和副峰凰,遠看尤如鳳凰居住的樓閣,故名。亦有說「爛頭山」一名,因山頂像崩了頭部。受惠於鳳凰山高度和地理位置,山頂視野廣闊,能飽覽大嶼山中部及西部的風景,亦能遠眺青山(即杯渡山)、香港島及九龍一帶。

在昂坪心經簡林的入口有一牌匾「鳳凰觀日」,指的就是鳳凰山最著名的景點。遊人會冒夜上山觀看日出,合適的時候更會看見一望無際的雲海。

探遊鳳凰山的路線多樣,有傳統的郊遊徑,也有進階的山路。眾多路徑當中,最多人選擇的路線當屬鳳凰徑第三段。


路線概覽

伯公坳 至 昂坪  (凰凰徑 標距柱018 - 027) 

路線總長: 5.5 公里 中途撤退點: 標距柱L020附近有山徑可經南大嶼郊遊徑離開

路程:約 3.5 小時

Powered by Esri

鳳凰徑第三段


 

今昔交通行程

現時遊鳳凰山多為一日遊,自1997年青嶼幹線通車後,遊人多從東涌乘巴士到伯公坳或昂坪起步,與通車前有很大分別。例如1960至1990年代時還沒有陸路交通進入大嶼山的時候,遊鳳凰山主要有兩個方式:從中環乘船到大澳或梅窩出發。

大澳行程

歷史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圖書館. 特藏部;1966

1960年代,從大澳出發的遊人由中環乘船到大澳。由於船程接近6小時,遊人會在大澳過夜。第二天會順道訪遊大澳及鹿湖道場等景點,下午再走到昂坪的寺廟投宿。他們會在第三天的凌晨出發,到鳳凰山上觀賞日出,再下降至東涌乘巴士到梅窩離開。

歷史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圖書館. 特藏部;1966

梅窩行程

歷史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圖書館. 特藏部;1963

梅窩出發的遊人會乘巴士到當時的石壁終點站,再徒步經羗山道到昂坪投宿,翌日再前往鳳凰山觀日出。後來隨著羌山道和昂平路通車,可直接乘車到昂坪出發,登頂觀日。

發掘大嶼山歷史古蹟

那時候不論從大澳或梅窩出發的遊人都可以順道遊覽昂坪和鹿湖道場的梵剎和古蹟,包括在大風坳的「海天一境」牌門和「襟海亭」等。這些古蹟都是大嶼山歷史重要的一部份,惟大部分因沒有被評級和保育而漸漸隱沒在草叢之中。當時遊人配合筏可大師名著《大嶼山志》可沿途發掘更多名勝,最後以「鳳凰觀日」作行程的完美句號。


沿途景點

1

南天門

經過標距柱L023時,左邊可見一對巨型峭壁對峙,是為「南天門」,向下看似無底深淵,兩壁之間可遠眺水口及索罟群島。

資料來源: 綠洲 Oasistrek 

2

羅漢塔

經過標距柱L023時,右邊可望見一個怪石嶙峋的小山丘,山界命名為「羅漢塔」。

*羅漢塔曾被漁護署列為曾發生致命及嚴重意外的高危地點之一,並不建議遠足人士前往。

3

斬柴坳

過山頂後下降一會兒會經過斬柴拗,這是進階險線的出入口。左面會看見狗牙嶺山巒起伏的景色,轉右可繼續向昂坪下降。

4

東山法門

從東涌地塘仔登山,經過無數斜坡,至鳯凰山麓高原處,有小牌坊一座,刻有東山法門四字,乃英人政府律師貝納祺所建,背面刻有鳶飛魚躍草書,有聯云:「到此已為無俗慮,上來自覺有天然」,俱為半角僧明慧所書,入門數武即見四圍廣袤農塲,轉過山坡則昂平寶蓮禪寺歷歷在目。

5

法華塔

在鳯凰山西麓平坡過處,有土山突起,四面渾圓,上下層峰,形如木魚,故名木魚山。

其第二層峰處,筏可和尚於此建塔一座,塔基四方形,圍以石欄,中圓頂尖,塔內藏妙法蓮華經七卷。

爾時筏可和尚於寶蓮禪寺初講法華,至圓滿後將原 經卷建塔貯藏以留紀念,故稱為法華塔,塔基刻法華經偈云:「若人散亂心,入 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傍有巨石一塊,一面刻天風海濤,一面刻轉大法輪。

6

海天一境

在昂平高原西北方面,由大澳鹿湖登山,從大風坳直上山角處,有小亭題曰「襟海亭」,沿亭邊百丈嶺至高原入口處,有雄峙牌坊一座,題「海天一境」四字,背面刻「風平浪靜」橫額。前聯云:「願乘雲水毋疲滄涯入寶所,行仰高山歷過崎嶇自坦平」, 後聯云:「大路在前須分明認去,一肩擔下當努力將來」,俱為筏可和尚撰書。


後記

大嶼山交通的進步和發展大大改變了遊人探索鳳凰山以至大嶼山的方式。六十年代昂坪最大的景點就只有寶蓮禪寺。由於位置甚為偏僻,遠道而來的遊人都會把握機會去了解和發掘沿途所見的風土人情和歷史,令行程內容更多元和充實。經歷多年發展,天壇大佛和昂坪纜車的落成以及旅遊發展局的大力宣傳後,鳳凰山和昂坪變成了香港的旅遊熱點,成功吸引本地以至外國遊客來遊玩觀光和打卡簽到。


交通資訊

去程交通

新大嶼山巴士: 3M 東涌站巴士總站 ↔ 梅窩碼頭; 11 東涌站巴士總站 ↔ 大澳; 23 東涌達東路巴士總站 ↔ 昂坪

🚏 伯公坳站

回程交通

新大嶼山巴士: 23 昂坪 ↔ 東涌達東路巴士總站

昂坪360: 昂坪纜車站 → 東涌纜車站


作者簡介

山城縱走 Herman 及 Matthew

行山隊「山城縱走」看重「山」與「城」之間的關係,希望大家於山與城之間遊走時,除了打卡外亦多認識周邊的景物及故事。他們深信書本比網絡是更值得保留的文字載體,即使有一天世界沒有電,書中的文字亦不會因而消失,因此他們亦將見閒收錄成書於 2017 年出版《一脈。山城》。

Herman 對香港歷史特別有興趣,據知其與趣便是始於探索香港山野中的軍事遺蹟;Matthew是一位書籍收藏者,對行山書或自然生態的題材更是愛不惜手,他更會藉行山舊書發掘出版當年的人文故事。


製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