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怎樣重要

Matters Academy

前言:海洋怎樣重要

香港及周邊海域供養了我們幾代人的生計。海洋與我們成就了香港現今的國際地位。香港所在大灣區是超過三千萬人口的家園,影響力涉及全球。

我們依靠海洋獲取食物、交通和娛樂。然而,我們的海洋正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讓我們在 這裡 一起探索海洋。

1

 與海洋守護者會面

提到潛水,大家首先想到的通常都會首先想起沙巴,馬爾代夫等陽光與海灘的潛水聖地。但你知道其實香港也可以潛水嗎?

香港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例如有小丑魚、魔鬼魚、水母、海馬等。只要細心觀察,每次潛水都定必會有新發現。然而,香港的海洋受到各式各樣污染,不少的垃圾被發現在海底、海岸,嚴重破壞生態,更為經濟帶來影響,阻礙出海維生的商家。對此,我們應該如何是好呢?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人稱「鬼網殺手」的 Harry Chan 陳天明,以及身兼藝人及潛水教練的 Hidy Yu 余曉彤來跟我們分享他們在香港的潛水經歷,香港所面對的海洋污染問題,以及我們應如何為海洋保育出一分力。

海洋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無論你是否喜愛潛水,你也可以一同保護海洋。

 嗚謝相片/影片提供:Harry Chan, Hidy Yu 及義工 

2

魚能記住嗎? 魚能感覺到嗎?

有傳言說,魚的記憶力約為三秒。 是真的嗎? 海洋生物學家 Csilla Ari 博士進行一項研究,證明了蝠鱝有自我識別能力。所以,魚並不愚蠢! 值得注意的是,蝠鱝可以因人類需要蝠鱝的鰓耙來製造藥物而被殺死。 現在你知道魚有感受、有記憶,你會做些什麼來愛護我們的星球?

3

泰國拯救蝠鲼項目

人們以社區項目的形式來擁抱他們心愛的真是太棒了。 這些轉變揭示了他們決心貢獻。

我們很高興邀請國際潛水小姐 Jamie Piyada Monmaneerat 分享她在泰國蝠鲼項目中領導的經驗。 她還告訴我們,作為全球公民,我們如何成為科學家,幫助蝠鱝——蝠鱝是因人類而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之一。

但在開始之前,蝠鱝是什麼?

 嗚謝相片/影片提供:Jamie Piyada Monmaneerat 

4

海洋生態系統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生態系統能提高人類社會福利。 這些好處我們稱之為生態系統服務。文化服務就是我們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好處之一。 這是關於我們的休閒娛樂。 我們計劃旅遊時,經常根據特定地點的環境特點作出選擇。 海洋旅遊就是海洋生態系統帶給我們的休閒類型的好處之一。

5

救救珊瑚,菲律賓的故事

珊瑚專家一直在告訴我們,我們的珊瑚正在死亡。 儘管珊瑚已經適應了熱應力,但危在旦夕。 在進化史上,由於溫度上升和海洋酸化,一些珊瑚物種已經絕種。 氣候的迅速變化對珊瑚構成了真正的危機。

本次講座,我們邀請到了來自菲律賓的海洋生物學家William Restauro Villaver,與我們一起探討珊瑚這個話題。 他將談論什麼是珊瑚以及他為什麼開始種植珊瑚、夜觀珊瑚,以及更多關於珊瑚的趣事。

 嗚謝相片/影片提供:William Restauro Villaver, Tim Consul 

6

香港水下有什麼?

 香港珊瑚礁普查 是全球行動。 香港也參與了珊瑚普查行動。 香港海域共發現八十四種珊瑚。 除硬珊瑚外,漁護署還記錄了二十九種軟珊瑚和三十八種柳珊瑚。 儘管如此,潛水員仍在特定地點觀察到廢棄的漁網和珊瑚白化,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7

口罩造成的海洋塑膠污染

海洋塑膠污染對海洋野生動物和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哪裡來這麼多的塑膠?塑膠對我們的海洋有什麼影響?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這一集,來自 OceansAsia 的 Gary Stokes 和 Sam Cooke 帶我們去探索他們在即棄塑膠面罩對污染海洋的工作研究。在 新冠肺炎疫症 期間,即棄塑膠面罩的消耗和處置急劇增加,個人防護設備相關的也是如此。口罩在抵抗疫情必不可少,但亦導致浪費增加。雖然很不幸,但這讓我們能夠了解更多我們的廢物管理系統和塑膠過度使用的問題。 OceansAsia 的研究發現,在2020 年,有超過 15.6 億個即棄塑膠面罩進入我們的海洋(4,680 至 6,240 噸)。然而,塑膠量這麼多,它僅佔每年進入海洋的 8 至 1200 萬噸塑膠的一小部分。我們必須了解塑膠污染屬什麼性質、它對我們環境的影響以及可以怎麼改變。

OceanAsia 的研究向我們展示了什麼?

 嗚謝相片/影片提供:OceansAsia 

8

海洋中的錯誤選擇

如果我們過度捕撈,魚類資源的消耗速度將超過魚類的生長速度。 我們忽略了我們的消費習慣亦會間接扼殺一些非必需食品物種的生存。 商業蝦拖網漁船的巨大漁網無選擇性地捕獲海洋生物。 其中一種逐漸消失的物種就是海豚。 據估計,平均 85% 左右是誤捕。

9

拯救鯊魚,保護你的未來

食用魚翅湯,可以追溯到宋代。 近年來鯊魚數量大幅下降,凸顯了拯救鯊魚的重要性。

在本次講座中,我們邀請了被稱為鯊魚女將的 Andrea Richey ,分享她加入香港鯊魚基金會的熱情。 了解鯊魚如何令海洋受益,為什麼我們需要保護鯊魚,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拯救它們。

 嗚謝相片/影片提供:Andrea Richey 

10

保育綠海龜

你知道香港曾經發現綠海龜的足跡嗎?香港哪個海岸會吸引綠海龜產蛋呢? 綠海龜其實是世界第二大的海龜,亦是唯一一種在香港有繁殖記錄的海龜品種。然而,綠海龜經常被魚網纏繞、誤食海洋垃圾和被船隻螺旋槳割傷等。

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郭秀雲女士Sharon擔任是次嘉賓,分享了她對綠海龜的保育工作,以及解釋她在拯救綠海龜中的發現。Sharon 更談到了她對動物的熱情並實現她的保育使命的旅程,並回想到許多關於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和環境影響的深刻畫面。

 嗚謝相片/影片提供:Sharon Kwok 

11

魚知道什麼?

《What a Fish Knows: The Inner Lives of Our Underwater Cousins》一書的作者Jonathan Balcombe告訴我們,別低估了海洋脊椎動物的思考能力。這種能力區分了生物傳記 (即生物的生命故事) 與生物學(科學研究生物的自然進展)。魚思考的例子有:

• 蝦虎魚有持續足足四十天的記憶。難以置信地,它們擁有一種構建潮汐帶地圖的能力,而記憶可保留數週。

• 楔斑豬齒魚以水吹開沙子,用嘴撿起一隻軟體動物,並帶到附近的石塊上。用一系列熟練的頭部搖曳動作,把軟體動物撞擊在石塊上,把它打破。過程揭示了行為的邏輯,以及以目標為本的計劃。

• 有一部關於石斑魚邀請海鰻加入突襲的紀錄片。當石斑魚正在追踪的魚游進礁石,細長的鰻魚會接收石斑魚發出的信號去追捕躲藏的魚。石斑魚會到開闊水域等待逃走的魚。

12

我和珊瑚魚有個約會

從一個漁村到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沒有改變的一件事是人們對海鮮的熱愛。 然而,對海產的過度需求代價高昂,導致許多地區和物種過度捕撈和完全捕撈。

在本次講座中,我們邀請了Stan Shea分享他對香港海洋保育的熱情以及他在114°E珊瑚魚普查中的工作。 在本次講座中了解珊瑚魚如何造福海洋,為什麼我們需要保護珊瑚魚,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拯救它們。

 嗚謝相片/影片提供:Bloom Association H.K., Caron Wong, Eric Keung, Kamy Yeung, Kathleen Ho@114°E Hong Kong Reef Fish Survey 

13

魚需要洗澡嗎?

位於布里斯班的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生物科學學院的珊瑚礁生態實驗室,研究了珊瑚礁生態和海洋寄生蟲。原來,一條清潔魚 Labroides dimidiatus 每天檢查 2,300 多條客戶魚。 這些客戶來自 130 多個物種。當它擁有很多客戶和當有觀眾時,清潔魚表現得更好。 清潔魚會因用鰭撫摸它們的客戶而贏得聲譽。

14

以蘇眉面部辨識輔助貿易管理

蘇眉魚一直在香港以及其他東亞地區的奢侈食品行業都備受追捧。獨特的面部特徵和鮮明的藍綠色很容易辨認,過往在香港的海鮮餐廳的魚缸中都經常看到。

由於數量急劇下降,蘇眉魚現被列為 IUCN 紅色名錄和 CITES 附錄 II 的瀕危物種。其緩慢的繁殖速度追不上過度捕撈,即使有法規和保護措施,非法和未報告的捕撈仍然構成巨大威脅。

Loby Hau在本次講座中,介紹了蘇眉魚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參與研究和保護活礁食用魚的工作。他講解了如何利用蘇眉魚獨特而複雜的面部標記去達成面部辨識,以輔助 CITES 對香港蘇眉魚的貿易管理。

15

全球行動

你可能聽說過許多導致海洋失衡的原因:海洋酸化、過度捕撈和不負責任的捕撈、關鍵海洋捕食者的消失等等。不幸的是多達 40% 的海洋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例如污染、漁業枯竭、失去海洋棲息地等。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影響是垃圾問題。海洋已成為最大的垃圾場。世界海洋中最大的垃圾堆積區是大太平洋垃圾帶,鬼網至少佔該垃圾帶的 46%。它們被稱為海洋的無聲殺手,因為它們對人類和海洋生物造成致命危險。當捕食者追捕被鬼網纏住的小型海洋生物時,就會出現連鎖反應。海洋物種減少,會導致生態系統失衡,令生態系統不能調節。


後記

有多少次,你是為了「水」而去的旅行?水晶般湛藍的大海,生生不息的海底生物,柔和的海風,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哇」了一聲。海洋來自大自然,但世界上沒有理所當然的事情。

海洋是美麗的。也是不可估量的。經過一連串關於海洋的發現,我們會意識到海洋生物是具有認知能力的。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它們為我們提供服務。他們和我們一樣進化、演變。他們努力謀生,就像我們一樣。

我們應該為有這些積極主動、熱心的領䄂勇於指出問題而感到幸運。因為

無知不是福。

讓我們一起閲讀Matters Academy  《海洋怎樣重要 》 小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