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梅窩

水資源篇

梅窩面向銀鑛灣,擁有河流、瀑布及海岸等景觀,除了作為景點外,也是重要和珍貴的水資源。豐富水資源讓梅窩居民過去能依賴漁農業為生,水是他們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


水的特性

水沒有味道,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可以有不同形態,包括液態,氣態和固態。

  1. 固態:水在0°C或以下的形態,有固定形狀。大自然中充滿了水的固態,包括冰、雹、霜和雪。
  2. 液態:水在1°C或以上、99°C或以下的形態,形狀隨容器而有所不同。河流和雨水都是大自然中水的液態。
  3. 氣態:水在100°C或以上的形態,沒有固定形狀。水蒸氣就是水的氣態。

不同形態的水關係緊密,受溫度影響而變化。

3種形態的水之間的關係


水的重要性

生物基本生存需求

人類需要水才能生存。水約佔我們身體體重的70%,幫助人類身體進行各項反應。如果人長時間缺水,身體便無法運作,甚至會死亡。同樣,動物和植物也需要水才能生存。

動物棲息地

水是構成海洋的最主要部分,海洋作為其中一個動物棲息地,孕育了地球一半以上的物種,維持水生生態系統的運作。

調節氣侯

水在大氣中以氣態存在,稱為水汽。水汽是溫室氣體,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保持地球表面的溫度。冰和雪是水的固態,能夠反射較多的太陽輻射,降低地球表面溫度。水的氣態和固態同時在大自然存在,平衡地球表面溫度,適合動植物生存。

人類日常生活所需

人類日常生活,由飲用、煮食、清潔、農業、畜牧業、工業,都需要用水,可見水和人類的關係密不可分。


水的來源

水主要有4個來源:海洋、河流、地下水和降雨。

梅窩的水資源

1

銀礦灣

銀礦灣位於梅窩東灣頭路一帶,泳灘寬闊且水淺。泳灘面積大,對出就是一望無際的南海。

2

銀河

銀河是梅窩最長的河流,上游大多是未受影響的天然河段,包括白銀鄉河、大地塘河和鹿地塘河等三條山溪,均位於蝴蝶山自然保護區,流經銀礦瀑布及銀礦洞。

另外,銀河下游流經銀灣邨、銀景中心、梅窩政府合署,最後在銀濤軒和梅窩護老院一帶流入銀鑛灣。

3

橫塘河

橫塘河鄰近銀河,流入銀礦灣。橫塘河上游由數條支流組成,大部分源於禾上坳。橫塘河中游位於海平面以上低於10米地區,由密林進入石屎水道,兩傍是民居或度假屋。橫塘河下游比較寬闊,分為兩條水道,水道間為紅樹林,除了植物外,也吸引很多魚類覓食。

4

銀礦瀑布

銀礦瀑布分為上瀑及下瀑。上瀑在夏天水流較急速,而瀑布相對清涼,遊人可以近距離觀賞瀑布,亦可以在石澗遊走。冬天因雨量較少,所以瀑布較為乾涸。

而下瀑觀賞點則以生態及景色為主。湖水一帶可以發現各種在河流棲息的生物,如河蝦、豆娘、蜻蜓及鹿蛾。

食水處理

原水是未經處理的水,如水塘的水。原水必須要經過一連串的處理過程,以減低水中的細菌對健康造成風險的水平,才能成為可飲用的食水。食水處理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

  1. 預先處理:加入各種化學品達至產生各種化學反應,以去除水中味道和雜質,如加入臭氧以氧化雜質、抑制水藻、減少味道和氣味。
  2. 澄清技術:包括多層式沉澱、固體接觸澄清、高速澄清、氣泡浮選澄清,以去除凝結顆粒成較大的絮凝物。
  3. 過濾:以重力過濾或生物過濾 ,去除更幼細的微粒。
  4. 消毒:水會在接觸池內加入氯氣或臭氧,消除引起異味的雜質及保持食水的生物穩定性,才能飲用
1

銀礦灣濾水廠

銀礦灣濾水廠的原水來源主要來自石壁水塘。

石壁水塘的原水會經由一條隧道和一座抽水站輸送至銀礦灣濾水廠,濾水廠會將原水進行預先處理、澄清、過濾和消毒,然後再將處理好的食水供應給梅窩地區。

水污染

污水主要來源

微塑膠

由於人類沒有妥善處理塑膠容器、發泡膠粒和塑膠粒等塑膠,並將塑膠棄置於海岸環境中,經過長時間的陽光暴曬和風化侵蝕後,分解成小於5毫米的微塑膠,在沙灘或海中積聚。因為微塑膠體積細小,容易被魚類、貝類等海洋生物誤吃,難以消化及排出體外,微塑膠含有的毒素更會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命微塑膠在食物鏈積聚,最終會被我們攝取,危害我們的健康。

紅潮是水污染嗎?

紅潮是一種自然現象,對環境無害。當海水的微型單細胞、浮游藻類生長繁殖快速,藻類含有的色素引致海水變色,形成紅潮。有部分藻類品種如雙胞旋溝藻,會分泌黏液或毒素,消耗水中的氧。黏液或毒素一但黏附在魚腮上,會引致魚類窒息死亡,危害海洋生物的安全。


污水處理

為避免污水排出時污染海洋生態,污水要先經過處理才能排走。污水處理程序包括:基本處理、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目前香港的污水處理設施大多包括基本處理、一級處理及二級處理,昂坪污水處理廠是目前香港唯一一間能夠進行三級處理的污水處理廠。

梅窩污水處理設施

1

梅窩污水處理廠

梅窩污水處理廠為小型二級處理設施,每日可以處理約3,700立方米的污水量。

水質檢測

環保署有定期為香港海域及河溪進行水質檢測,以便監察及作出改善。

香港海水水質

環保署將香港分為4個主要水域,在4個主要水域設置10個水質管制區,分析多種參數,並透過4個主要水質指標參數,包括溶解氧、總無機氮、非離子化氨氮及大腸桿菌的達標率,計算各水質管制區海水水質指標達標率。香港海水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以各水質管制區海水水質指標的平均值計算。

根據環保署出版的2019年香港海水水質年報,香港海水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為89%。

香港河溪水質

環保署在香港30 條河溪設置 82 個監測站,分析50多種參數,並透過酸鹼值、懸浮固體、溶解氧、五天生化需氧量及化學需氧量5個有代表性的參數,計算各監測站的水質指標達標率。全港河溪的整體達標率以各監測站的水質指標達標率的平均值計算。

河溪水質可以根據其溶解氧、五天生化需氧量及化學需氧量3個參數,分為5個等級,包括「極佳」、「良好」、「普通」、「惡劣」和「極劣」。

根據環保署出版的2019年香港河溪水質年報,全港河溪的整體達標率為90%,85%河溪監測站的水質達至「良好」至「極佳」。

延伸閱讀

  1. 環境保護署 -  水質 
  2. 環境保護署 -  香港海水水質監測 
  3. 環境保護署 -  香港河溪水質監測 

梅窩海水及河流水質

1

銀礦灣

銀礦灣位於南區水質管制區,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由1986年至2019年變化不大,維持73%至84%。受珠江流域影響下,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較香港海水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低。

2

銀河

銀河共設有5個監測站,過去30年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有上升的趨勢,2019年水質評級為「極佳」。


建議路線及活動

按一下地圖上的數字標記,以瀏覽該地點的建議活動。

探索梅窩-水資源篇路線


環保基金 - 森林歷奇幼稚園

「環保基金 – 森林歷奇幼稚園」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探索,以發現大自然的奇趣事物和現象,並探索這些現象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因此,計劃希望透過不同的戶外環保教育活動,以大自然為教室,教導學生將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室外環境,培養幼兒保育及關心自然的技能與態度,啟發幼兒對自然的興趣。同時,計劃亦希望向老師提供有關環境教育和社區環境問題的知識,促進老師舉辦研習活動,讓幼兒反思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目標:

1. 為老師提供有關環境教育和社區環境問題的知識,促進老師舉辦研習活動。

2. 教導幼兒有關環境保育的知識,加強幼兒對環保的認知,關心大自然的態度。

3. 讓幼兒有機會把學堂或學習工作坊上學到的知識及技巧應用出來

4. 為老師提供良好的支援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 

免責聲明:在此刊物上/任何的項目活動內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一定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及環境運動委員會的觀點。

環保基金 - 森林歷奇幼稚園

Conservation E3 Foundation © 2022 - All Right Reserved.

3種形態的水之間的關係

污水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