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梅窩

梅窩介紹

既保留自然鄉郊特色和歷史建築,亦擁有現代建築、住宅,這就是以「怡情小鎮」為中心概念發展的梅窩。交通方便,加上擁有連接愉景灣、大蠔及鳳凰徑的行山徑及銀礦灣泳灘的自然景點,讓梅窩成為熱門假日景點之一。

梅窩名字從何得來?

梅窩中部的蝴蝶山構成「窩」形,其輪廓像「梅」花的五塊花瓣。


交通

1

巴士

從市區進入梅窩,可以選擇從東涌站巴士總站乘搭3M巴士,於總站梅窩碼頭下車,全程行車時間約為 43 分鐘。

2

渡輪

此外,亦可以選擇從中環六號碼頭乘搭普通渡輪或高速船到梅窩,普通渡輪航行時間約50至55分鐘,高速船約35至40分鐘。

歷史

南宋末年,宋朝末代皇帝宋帝昺等人曾在梅窩一帶稱帝登基。當時,梅窩是一個小漁村,居民主要以捕魚為生,而區內有一座洪聖古廟,建於1843年,保祐漁民和居民平平安安。

梅窩居民昔日以產鹽、耕種及捕魚為業,在1950至1980年代,梅窩漁農業蓬勃,加上1950年代開始有碼頭和渡輪來往港島,不少居民於梅窩擺賣漁農產品,自給自足。直至1990年代尾東涌線通車後,大嶼山重心由梅窩遷移至東涌,居民外遷,梅窩社區逐漸沉寂。


1

袁氏更樓

袁氏更樓由花崗石建成,主要用作防範盜賊及敵人入侵,有部分更樓會配備鼓用作報時之用。由於堅硬的花崗岩可以扺擋子彈,因此在1920至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更樓曾用作扺禦日軍之用。

大嶼山有數座更樓,而保存得比較好的更樓位於梅窩袁氏大屋中的袁氏更樓,在2009年12月被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

2

洪聖古廟

梅窩洪聖古廟建於1843年,原址位於涌口附近,在數十年前搬到現址鹿地塘。廟額寫有「洪聖古廟」四字,該古廟外觀十分特別,以傳統的紅磚組成外牆,頂部由青瓦組成。

「洪聖」是中國南方的海神,原名洪熙,是中國唐代番禺的地方長官。他為人正直,愛民如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常用自己的知識去幫助漁民和商船,因此受人愛戴和尊重。洪聖公務繁重,後來因過勞而死,人民為了紀念他,便在沿海地方興建廟宇奉祀「洪聖」,希望他能保佑漁民、商人出海平安順利。

每年農曆二月十一至十五日,梅窩居民舉辦洪聖祭祀,又稱洪聖誕,目的為慶祝洪聖生日。梅窩洪聖古廟亦會有大型慶祝活動,其中賀誕活動的神功戲更是香港非物質文化為遺產。其他慶祝活動包括水燈節、搖櫓比賽、盆菜宴、地道跳蚤市場等活動,活動亦吸引市民及遊客到梅窩度假消閒,刺激消費。  

3

銀礦洞

銀礦洞位於梅窩西北的山上,於1862年被發現。因銀礦洞內藏有鉛礦,而洞內的鉛礦石含有少量的白銀,因此被命名為銀礦洞。由於銀礦擁有經濟價值,所以由1886年開始被大量開發。可惜最終因為管理公司經營不善,銀礦到1896年停止生產。

基於安全理由,銀礦洞的洞口現已封閉。封閉後的銀礦洞吸引蝙蝠居住,有記錄發現洞內至少有9種蝙蝠居住,其中4種是不常見的品種。洞口設有展示牌,遊客可以藉此認識銀礦洞的歷史。

生態

梅窩擁有不少生境,如紅樹林、瀑布、河流和海岸,此外,昔日遺留下來的耕地,讓植物生長茂盛,成為草地和樹林。這些生境成為動物的棲息地,為動物提供糧食,我們可以在梅窩看到黃牛、水牛、小白鷺,以及香港獨有的盧氏小樹蛙等動物。


1

橫塘河紅樹林

紅樹林名字的由來

紅樹科植物體內含有大量單寧,單寧暴露在空氣中氧化時,紅樹的枝幹會變為啡紅色,因此命名為紅樹,而大量紅樹的生長地就稱為紅樹林。

紅樹林為何能夠在海中生長?

1. 透過根部過濾和排斥鹽份 (如秋茄及桐花樹)

2. 透過葉面的鹽線排走鹽份 (如海茄苳樹及木欖樹)

紅樹林的生態價值

紅樹樹葉中的腐植質為植物提供養份,也為低等生物提供食物。因此,紅樹林吸引各類小型生物棲息繁殖,例如蛤、蝦、海星或其他軟體生物,其中最為人熟識的是彈塗魚和招潮蟹。而這些小型生物吸引其他鳥類覓食,鳥類的糞便為紅樹林提供養分。因此,紅樹林是一個獨立的生態循環系統。

2

銀礦灣泳灘

銀礦灣泳灘位於東灣頭路沿岸,與住宅和梅窩碼頭相鄰,徒步數分鐘可達。銀礦灣泳灘位於海灣內,寬闊且水淺,而水質清澈,平日風浪不大,故吸引了不少遊客和居民前往。

3

銀礦瀑布

銀礦瀑布分為上瀑及下瀑。上瀑在夏天水流較急速,而瀑布相對清涼,遊人可以近距離觀賞瀑布,亦可以在石澗遊走。冬天因雨量較少,所以瀑布較為乾涸。

下瀑觀賞點以生態及景色為主,湖水一帶可以發現各種在河流棲息的生物,如河蝦、豆娘、蜻蜓及鹿蛾。

行前計劃

在出發探索梅窩前,要制定好行程路線及得悉相關公共設施位置,如廁所、急救站、巴士站、碼頭等。出發前,要留意行程當天天氣。由於梅窩大多為戶外及郊區,如遇上雷暴警告及颱風,我們不建議繼續行程。如到達梅窩後遇上雷暴或暴雨等惡劣天氣,應到安全地方暫避。

梅窩主要公共設施

裝束及裝備建議

我們建議穿著輕便及休閒裝束,如T-shirt、運動長褲和運動鞋。由於梅窩大多為戶外及郊區,我們亦建議帶備防曬物品、防蚊物品、食水、乾糧及帽等裝備。如有需要,可自備嘔吐袋、紙巾、濕紙巾、急救箱、電話及外置充電器,以便不時之需。

環保基金 - 森林歷奇幼稚園

「環保基金 – 森林歷奇幼稚園」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探索,以發現大自然的奇趣事物和現象,並探索這些現象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因此,計劃希望透過不同的戶外環保教育活動,以大自然為教室,教導學生將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室外環境,培養幼兒保育及關心自然的技能與態度,啟發幼兒對自然的興趣。同時,計劃亦希望向老師提供有關環境教育和社區環境問題的知識,促進老師舉辦研習活動,讓幼兒反思自己與環境的關係。

目標:

1. 為老師提供有關環境教育和社區環境問題的知識,促進老師舉辦研習活動。

2. 教導幼兒有關環境保育的知識,加強幼兒對環保的認知,關心大自然的態度。

3. 讓幼兒有機會把學堂或學習工作坊上學到的知識及技巧應用出來

4. 為老師提供良好的支援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 

免責聲明:在此刊物上/任何的項目活動內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一定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及環境運動委員會的觀點。

環保基金 - 森林歷奇幼稚園

Conservation E3 Foundation © 2022 - All Right Reserved.